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主办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国际刊号:1673-4254
国内刊号:44-1627/R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39341 人次
 
    本刊论文
肠道菌群与儿童免疫的研究进展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对于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功能认知逐步加深,肠道微生态的平衡对于维持机体健康的重要性也被广泛重视。肠道菌群不仅能促进机体免疫系统的发育,同时可形成膜菌群起到屏障作用,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此外,对于儿童而言,肠道免疫系统功能不足且肠道菌群正处于生理性演替过程,极易发生菌群失调,从而引发各类疾病,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因此肠道菌群与儿童免疫间的关系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1/view-5409105.htm
  关键词:肠道菌群粘膜免疫儿童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040 
  【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032-01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创新,使得人们对肠道菌群结构与功能的认识逐渐深入。目前研究发现,人体肠道内微生物的数量巨大,一般在1013~1014个,而且种类也多达500~1000种,其中90%以上为细菌。随着研究的深入,微生态的概念逐渐被提及,维持微生态平衡对于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儿童而言,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肠道免疫系统功能不足且肠道菌群正处于生理性演替过程,儿童肠道微生态的平衡较难稳定,又加之环境、疾病、药物使用等因素的存在,极易发生微生态紊乱,造成菌群失调,从而引发腹泻、感染、过敏性疾病等,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带来严重影响。 
  1肠道菌群的概述 
  对于肠道内数以亿计的细菌,大致分为三类,包括益生菌、有害菌、中性菌。其中,益生菌所示与宿主共生的专性厌氧菌,其总量占到全部菌群的99%以上,作为肠道的优势菌群,其是构成膜菌群的主要成分,能够与肠道粘膜上皮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构成肠道定植抗力,从而防止有害菌的定植,减少病原菌的感染发生;中性菌即指条件致病菌,属兼性需氧型,通常肠道微生态正常时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但若存在胃肠道疾病或者出现感染等状况时,其会表现出侵袭性,从而打破微生态的平衡,产生致病性;有害菌即致病菌,数量一般较少,且不会定植于特定部位,当数量超过一定阈值时,可引起疾病。 
  对于细菌的定植部位多与细菌种类相关。一般地,由于胃部pH酸性较大,且富含蛋白酶,细菌较少,仅含有少量的幽门螺旋杆菌和链球菌、乳酸菌等革兰氏阳性菌;随着消化道的向下延伸,pH逐渐升高,细菌的种类和数量也逐渐增多,且细菌的生活方式也由需氧型向厌氧型过渡。绝大部分的细菌位于结肠和远端小肠,包括益生菌类和中性菌类。人体内的肠道菌群是经过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发展而来的,新生儿并不存在肠道细菌,而在后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外界环境、饮食、生活习惯、药物使用等因素的影响,体内的肠道内开始有细菌定植并发生演替,一般到2岁后,其体内微生态的建立达到平衡。 
  2肠道菌群与儿童免疫 
  2.1促进儿童免疫系统的发育。在对小鼠的研究发现,无菌环境饲养的小鼠肠道内淋巴结数量减少,且肠上皮细胞也减少,表明肠道菌群对于肠道免疫系统的发育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如此,肠道菌群的缺少对于机体自身免疫系统的发育也有影响,在肠道菌群缺失的小鼠表现出脾脏中CD4+T细胞数量减少,体内抗体水平下降[1]。 
  2.2屏障作用。对于双歧杆菌等益生菌,能与肠粘膜上皮细胞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从而在肠上皮细胞表面,形成膜菌群,以作为机体先天性免疫的屏障,可通过营养竞争、分泌抗菌物质等清除致病菌,提高肠道微生物定植抗力,从而抑制病原菌的入侵。 
  2.3促进SIgA产生分泌。SIgA能通过与细菌、病毒等表面的抗原表位结合,阻止其与肠上皮细胞的粘附,从而避免细菌侵入肠上皮细胞,引发炎症反应。而正常的肠道菌群对于肠粘膜免疫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够促进SIgA的分泌,从而抵抗病原菌的入侵。此外,有研究表明,SIgA对于肠道膜菌群的建立有一定促进作用[2]。 
  2.4调节淋巴细胞。通过口服双歧杆菌微生物制剂,B淋巴细胞的转化,增加外周血中B细胞的数量;而某些双歧杆菌数减少的患儿中发现,其肠壁粘膜系统内CD3+、CD4+、CD8+细胞出现下降,导致免疫功能低下。此外对于乳酸杆菌的研究也表明,乳酸杆菌能够促进IL-10和TGF-β的分泌。同时,在一些过敏性反应中发现,肠道菌群能改变有害抗原的免疫原性,从而激发不同的免疫反应,以维持肠道免疫系统稳态,其能调控Th1、Th2等免疫细胞活性,有效地降低Th2型免疫应答,从而缓解过敏症状[3]。 
  2.5天然免疫。肠道细菌可以穿越上皮细胞以及粘膜屏障,从而激活树突细胞和固有层免疫细胞,从而激活粘膜免疫系统,当病原菌入侵时可以迅速引起免疫反应,及时清除入侵的病原菌,保护机体的健康,如双歧杆菌种属的细菌成分能够激活树突细胞(DC),从而影响T细胞活性,增强Th1型免疫反应;乳杆菌可激活TLR-2,从而激活信号转导的途径,促进多种细胞因子的分泌,调节机体的免疫系统。 
  3肠道菌群与儿童疾病 
  肠道微生态平衡被打破,往往会造成某些疾病的发生,同时儿童的肠道免疫系统功能不够完善,因此,肠道菌群失调对于儿童而言,可能具有严重的后果。目前,相关研究发现,腹泻、细菌/病毒感染、炎症性肠病(IBD)、发育不良以及过敏性疾病发病时,肠道菌群的结构往往会被改变,病原菌大量繁殖,从而使得益生菌失去其优势地位,通过含有益生菌的相关微生态制剂,可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症状,且效果持久,无副作用[7]。 
  4小结 
  肠道菌群对于儿童免疫系统的发育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维持肠道微生态的平衡也起到重要作用。肠道菌群结构与功能的稳定不仅有助于儿童的消化吸收,作为天然免疫的第一道防线,还能有效地防止病原微生物的入侵,确保机体的健康。此外,微生态制剂的发展也逐渐为肠道菌群失调导致的相关疾病提供了良好的治疗方法。因此,对于肠道菌群的研究还需要不断地深入,对于含有益生菌的微生制剂的研制在疾病防治上必将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唐文静,黄娟,钟燕,等.益生菌干预对卵清蛋白过敏幼鼠模型的免疫调节作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0(1):4-8 
  [2]曹海宁,周昌宁.肠道菌群与儿童免疫[J].当代医学,2011,17(26):24-26 
  [3]陈超,郑成中.肠道菌群对人体免疫及儿童过敏性疾病的作用[J].国际儿科学杂志,2013.40(1):64-67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南方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